袁隆平,对于这三个字,相信全中国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但是你又是否知道元老还有着自由而浪漫的另一面?少年时为了去江里游泳透气,他冒着被日军轰炸的风险离开防空洞。青年时与女友交往还不到一个月,就果断选择闪婚。甚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前还发生过两次小意外,差点让他与杂交水稻的研究失之交臂。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下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 1968 年5月 21 日,暴雨过后的安江农校,天气阴沉得让人喘不过气。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男子围着校园里的一口水井团团转,他眉头紧蹙,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趴在水井旁边,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突然,那人扑通一下跳入井水里。看到这一幕,周围的人都被吓傻了,赶紧围上前去查看情况。

过了好一阵,这个跳井的男子才在众人的帮助下从井里爬了上来,手里紧紧握着几颗被井水浸泡过的秧苗。在反复确认秧苗没有被泡烂后,他才想起来清理自己满身的泥水。这个男子就是袁隆平,那么袁老为什么要冒着危险跳入井里?而本应该在稻田里长的秧苗又为什么会出现在水井中呢?故事还要从上世纪 30 年代说起。

1930 年9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一个名叫袁小孩的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袁小孩就是刚出生的袁隆平,负责迎接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医生,就是接生过5万名婴儿,后来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志,命运的轮盘就这样让两位科学界的伟人相遇了。这或许也在冥冥之中暗示着,袁隆平注定也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父亲是公职人员,母亲是英语老师。当时袁隆平一家人为了躲避战火来到了北平,其名字中的平字便由此得来。不过小时候的袁隆平却是个调皮胆大的孩子,尤其是在游泳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侵华日军轰炸重庆的时候,他因为嫌弃在防空洞里实在是太闷,就忽悠弟弟两个人一起冒着被炸弹轰炸的危险跑出防空洞去河里游泳。回到家后,那自然是免不了被父亲一顿降龙十八掌。不过对于小袁隆平来说,玩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身为富家子弟的袁隆平,为什么后来又会选择在田间地头当最辛苦的农民呢?其实,袁隆平最开始对农民的认知是梦幻而又美好的。 1936 年, 6 岁的袁隆平看了一部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电影中,卓别林和女主角在乡村庄园定居,农庄里种满了各种蔬果,养了各种家畜,想吃葡萄了顺手就能摘了放进嘴里,想喝牛奶了,直接从奶牛身上接一杯就能喝。再加上当时在汉口园一场游玩,他又看到了各种花鸟鱼虫,一副人间美好、幸福惬意的园田生活,十足给小袁隆平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当时就暗下决心,以后必须要当农民。此时他还不知道,现实中的农民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侈的。

1949 年,19 岁的袁隆平顺利完成学业,在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里人希望他以后能够走仕途,但是袁隆平却果断填报了西南农学院的遗传育种专业,此时在他眼里,幸福美好的田园生活已经是近在咫尺了。然而,当袁隆平真的来到农村,准备施展拳脚追求心中的袁田美梦时,眼前的一切却直接将他从幻想中生生拽了出来。这里没有随手就能摘到的葡萄和桃子,更没有奶牛能让他接一杯牛奶来喝。真实情况下的农村,跟摩登时代的情节有着云泥之别。对于刚刚结束战乱之苦的中国农村,只有老蒋撤走后留下的烂摊子,并且长期以来,农民又忍受着地主恶霸的欺压,不但要交租,往往还是吃了上顿,就不知道有没有下顿。

面对眼前看到的一切,袁隆平却并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反而是更加坚定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从小袁隆平就随着家人四处躲避战乱。从北京到湖南,又从湖南到重庆,这一路上他见了太多的恶嫖遍地,他心里深知,当下的中国要想强大,老百姓要想过上电影中的幸福生活,吃饱肚子是首要任务。也恰恰是这种朴素而又务实的价值观,让袁隆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袁田梦。不过,在正式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之前,却有两次意外差点就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 1952 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上开始组织参军,这对满腔爱国热血的袁隆平来说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于是袁隆平报名了空军的选拔。虽然选拔条件极其苛刻,但是凭借着多年游泳练出来的过硬体质,袁隆平还是轻松通过了选拔。正当袁隆平兴致满满准备驾驶飞机去痛揍美国老师,却收到了自己被淘汰的噩耗。

原来,由于前线战况好转,美军已经在这场上帝来了都打不赢的战斗中节节败退,前线已经用不着那么多人参军了,袁隆平只好重新回到大学继续学习农业。不过参军被淘汰后不久,西南地区又开始了游泳选拔,比赛规定只要进了前三名就能够进入国家队。要知道小时候的袁隆平那可是冒着被日军轰炸的危险都要去河里游泳的。别说前三名了,拿冠军都如同探囊取物。然而正是这种绝对实力带来的自信,让他再一次失利。比赛前一天,自信满满的袁隆平在街头路边吃小吃。结果没想到街边小贩的卫生不达标,袁隆平吃坏了肚子,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拿了个第四名,与国家队失之交臂。或许冥冥之中已经早有安排,袁隆平此生注定和农业是无法分开的。 1953 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担任教师。也正是在这一年,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不过,追梦的道路似乎都会有一个魔咒,那就是无论是谁,永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困难,在资金和技术问题之前,还需要先回答学什么、跟谁学的问题。当时全国上下方方面面都在向前苏联学习,但是前苏联所主张的米丘陵和李森科学说主要是以无性杂交为主,注重强调后天环境改变对物种的影响,但是这对于研究杂交水稻来说意义并不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农民把西瓜幼苗嫁接到南瓜藤蔓上之后,西瓜就能够借助南瓜藤蔓更强大的营养供应能力,长出来更大的果实,这就属于无性杂交的一种。但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通过嫁接得到的大西瓜的种子种下去以后,长出来的西瓜还是小西瓜,并不能长成美味可口的大西瓜。

要想得到大西瓜,那还得继续往南瓜藤蔓上嫁接,这种不可遗传的研究,对于已收获种子作为粮食的水稻来说,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以孟德尔和摩尔根为代表的基因学说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在当时学习美国主张的科学可不是什么主流,所以袁隆平只能是私下偷偷自学。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就把遗传学加在报纸里,看自己把遗传学研究透了,他就着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研究出来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然而,当时的袁隆平还不知道的是,他人生中真正的暴风雨即将袭来。

1956 年, 26 岁的袁隆平正值青年小伙,并且也正在跟一位女老师恋爱,但是对方看他已经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了,还在偷偷研究欧美的遗传学。再加上自由随性的性格,这些都被视为不求上进的表现。由于袁隆平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上,恋爱了 3 年的对象,就这样最后成了别人的妻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出现这种事,袁隆平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不过接下来的这件事却更让袁隆平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

时间转眼来到了 1961 年,在 7 月份的一天,袁隆平在水稻田里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相比于其他道株,这株鹤立鸡群在袁隆平眼里显然就是高富帅。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优质稻种吗?从此以后,袁隆平对这朱高富帅是照料有加,每天都去田里观察,悉心照料,就盼望着稻谷赶紧成熟。不过等把这株高富帅的种子种下去以后,第二年长出来的孩子却是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本是望子成龙,没成想这龙却生出来一窝老鼠。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由于天天蹲在水稻田里搞研究,风吹日晒,袁隆平也从一个小鲜肉变成了黑瘦的庄稼老汉模样,不但终身大事耽误了,水稻研究也没有什么进展,周围一些人的冷嘲热讽更是变本加厉。这些冷言冷语,袁隆平能忍,可他周围的好朋友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于是就开始撮合袁隆平和他的一个学生邓泽,结果两人交往还不到一个月,相见恨晚的两位大龄青年就直接闪婚了,这个速度估计就是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也是望尘莫及。不过好在妻子非常理解袁隆平,他经常善意地提醒丈夫要收敛一些随性自由的性格,专心研究。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作物是不存在杂交优势的,所以对于袁隆平的研究,主流观点也是不看好的。但是袁隆平的经验告诉他,水稻是可以具备杂种优势的,因为先前的那株高富帅,稻谷株的后代竟是一些歪瓜裂枣,这正是性状分离的表现。既然有了杂种劣势的表现,那就一定会有杂种优势的后代。在对那株高富帅的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过后,果然验证了袁隆平的猜想,杂交水稻就是雄性不玉珠的后代。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水稻是自花授粉,这就好比近亲结婚是不会有杂种优势的,但是由于雄性不育珠,无法独自繁衍后代,那么它产生的后代就只能是通过杂交得来的。简单来说就是要想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水稻,关键就是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就可以。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68 年的春天,在广东南海试验田,袁隆平团队种植的 700 个雄性不育株的种子都长出来了一片绿油油的嫩苗。但是,这个即将迎来曙光的杂交水稻却遭到了一些人的眼红。 1968 年5月 19 日的清晨,一场大雨过后,袁隆平像往常一样来到了试验田,而眼前的这一切却让他傻了眼。一夜之间,原本竹壮成长的 700 株秧苗,直接被人连根拔了个精光。很明显,这是同行所为,如果是外行搞破坏的话,一般会用镰刀或者剑塔破坏。水稻还能再长出来,但是连根拔起毁掉就会让稻株永远无法再生。 4 年的研究成果一夜之间全部归零,袁隆平跌跌撞撞地,从试验田回到家中,然后就一头晕倒过去。这个向来自由洒脱的男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绝望。这个事件被称为五一八秧苗被毁案,在后来的电影《袁隆平》里面也有相关镜头,但是与电影中不同,现实中的秧苗被毁暗至今没有抓到嫌疑人。直到5月 21 日,袁隆平才从学校的水井里找到了仅剩的 5 株秧苗,也便有了在视频开头说到了跳井救秧苗的那一幕。为了防止有人在搞破坏,袁隆平带着团队离开了安江农校,在 1968 年到 1970 年的两年时间里,从湖南到云南,从海南到广西,从广西再到广东,但是却一无所获。在此期间,对于袁隆平团队所研究的杂交水稻项目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说他们就是科学骗子,就是为了骗科研经费。这些舆论上的压力对于袁隆平来说要比科研上的压力沉重得多。

但是这些人又怎么会知道在云南,他们遭遇了里氏 7.2 级的地震。在地震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稻种。为了保证水稻正常发芽,他们在火车上将水稻种子抱在怀里,用体温来催种子,这也导致团队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妖伤。当然,就算是他们知道,也肯定会装作不知道,对于装睡的人,任谁都是无法叫醒的。

1969 年云南沅江,在一次交流会上,袁隆平突然意识到,他们一直找不到水稻雄性不育株,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现在得到的这些不育株都是通过人工栽培得来,基因是非常接近的,这无异于自花授粉,而之前国外成功杂交的高粱,用的却是南非和北非的植株,于是袁隆平决定去更远的地方寻找野生稻谷。

1970 年 11 月 23 日,海南在南湖农场的一片沼泽地中,大片的野生稻谷正值抽碎杨花的时节,工作人员以及助手拿着放大镜开是一株一株的寻找。突然,一株身材健硕的稻谷出现在了助手李碧湖的视线中,这不正是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稻珠吗?当时,袁隆平还在北京请教专家,收到消息后,他连夜坐火车回到海南,确定这株水道就是花粉野生败育稻,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

1971 年把“野败”的种子种在试验田后,”野败“的后代终于也不再像其他水稻那样参差不齐了。袁隆平笑了,他知道他的河下乘凉梦有希望。团队的成员更是压抑不住兴奋,对外吹嘘说杂交道已经成功,母产将会获得实质性的增产。不过还没有来得及高兴,稻田里的小可爱们就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虽然田里的小可爱们都是个个长得高大威猛,但是这些杂交道就是光长稻草,不长稻谷。等收割完了,统计发现,非但稻谷出现了减产,稻草还偏偏增长了80%。

总结,大会上一些人冷嘲热讽,开玩笑说,这主要是因为人都不吃草,人要是吃草的话,隆平这杂交道可就要立大功了。甚至有人还提出质疑,要不要继续研究杂交水稻。面对质疑,袁隆平回应道,稻草增产,这同样证明了杂交水稻是有优势的。至于优势是体现在稻谷上还是稻草上,都没有关系,只要下一次改变技术配置,稻谷同样也可以增产70%。 1973 年,在更改了与“野败”配种的水稻后,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据统计,仅仅是在 1976- 1987 年的时间里,得益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中国的粮食增产就达到了1亿吨,相当于解决了 6, 000 万人的口粮问题。曾经一位美国专家这样公开发言道, 21 世纪谁来养活那么多中国人?如今,杂交水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不仅早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让中国人吃得饱这个历史难题,更是让全世界饱受饥饿困扰的人看到了曙光。这个结果或许就是元老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美国专家最朴实的回答。

如今这位自由浪漫的老人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相信他的故事将会一直流传下去,正如天上那颗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星星,他将会一直星光闪耀在每个中国人心中